在线客服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动态
  • 产品展示
  • 漆线雕知识
  • 招商加盟
  • 联系我们
厦门市龙韵斋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
陈先生 电话:13850077110
电 话:0592-5736197
陈小姐 电话:13600973767
工厂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坂上工业园477号
展厅 地址:
厦门市湖里区金尚嘉园2号1502室(金尚路戴尔旁,安岭路富贵门花园北门)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厦门又现三处文物 将在市博物馆展出
2012-08-27

    漆线雕起源于厦门同安马巷镇,早期被称为“漆线妆佛”,即用“漆线”的工艺来装饰佛像的意思。漆作家庭的手艺传承靠的是祖上的技艺口传心授、秘而不宣。

 

     两座明代古墓  厦门大型墓葬突出代表

  在新民镇发现的这二座大型石构明墓,距今有400多年历史,堪称厦门大型明墓中的突出代表。这两座的墓表建筑平面布局如同圈背椅,呈“风”字形,规模庞大,极具特色,做工精良讲究,保存基本完好。

 

  位于新民镇蔡宅村的古墓占地200多平方米,其构造为双重墓碑、墓岸、墓围、墓栏,其中,内层为花岗岩构筑,外层则为三合土。据介绍,该古墓的墓冢呈三级宝塔形,由花岗岩整石雕成,尤为罕见。

 

  文保专家判定此墓为明代卓潜丘夫妻合葬墓。据乾隆癸亥年《蔡宅卓氏宗亲族谱》记载,墓主卓珍,字希贡,别号潜丘,生于明成化癸巳年(1473年),卒于嘉靖甲午年(1534年),曾修建蔡宅卓氏祠堂,为蔡宅卓氏七世祖。

 

  另一座古墓则位于后坂村高浦自然村,占地面积为600多平方米。该古墓的墓表建筑以花岗岩为主砌建,其墓围长达数米,重达千斤,规模十分宏大。

 

  文保专家介绍说,这座古墓圆饼形的墓冢和形如“蒸笼”的圆形墓岸,有着唐代遗风的韵味。据考证,这座古墓系明代周慎荐及妻妾三人合葬墓,为后坂鹤浦周氏祖墓。明代之后,周氏后裔陆续迁往台湾云林县等地,至今在台已有数千人,每年都有台湾乡亲回乡扫墓祭祖。
 

  “文革”中秘藏于村民家中的清代漆线雕护国尊王神像,距今400多年、做工精良极具特色的两座大型明代古墓……随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深入开展,正在同安区进行野外普查的厦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又有了新的发现。据了解,在这三处新发现的文物点中,有两处为涉台文物,见证了两岸的历史渊源。


  这尊保存完好的清代漆线雕护国尊王神像,是文保专家在新民镇柑岭村入户调查中得知的。原来,这尊神像是始建于明初的同安终仔埔护国尊王宫供奉的神祀。上世纪“文革”期间,为躲避“破四旧”运动,当地一位40多岁的农妇(现已80多岁)将神像藏于包袱中,伪装成背小孩的模样,偷偷将神像带出,秘密藏到家中,将神像保存至今。

  神像宽0.36米、高0.65米,由整木雕成,坚实沉重。曲膝端坐的神像,面部漆黑奇异,白眼圆睁,髯须飘逸,双掌撑于膝上,右手持有利剑。身着的锴甲战袍,饰以金、红、绿、黑等不同颜色的漆线雕装饰,工艺精细雅致,至今雕饰部分基本保存完好。文保专家说,旧时神像端坐于靠背扶手椅上,因信徒为治病不断从神像底座刮下木屑,故使神像底部的高低略有不平,现在,原有的座椅已被小木凳所取代。

 

      见证两岸历史渊源

 

  据了解,洪塘镇苏厝原本也有一尊护国尊王神像,所用材料与柑岭村的神像为同一块木料,也出自同一匠师之手,不过遗憾的是神像在“文革”中被毁。因此,现存于柑岭村的这尊神像,就成为保佑该地域的神祀。

  在这尊神像的背后,还见证了两岸的历史渊源。近年来,经闽台两岸专家学者考证,“护国尊王”即唐代安史之乱中扼守战略要地睢阳达一年之久、城破后以身殉国的名将张巡,五代后,其信仰随中原移民南迁传入闽南,所以在闽南地区,“护国尊王”的信仰遍布各个姓氏家族。而柑岭村邵氏后裔曾于清代大批迁往台湾台北、三重等地,并将“护国尊王”的香火一同带去,由此,柑岭村的护国尊王宫与西山的半山宫就成为其祖庙,每年都有台湾同胞前来祭拜。